关于积极参与全市产业建设有关意见的通知
市属各监管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精产业,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丰富和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品牌建设,保障质量安全,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企业经营提质增效,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现就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坚定加快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严重恶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出在扎实抓好“六稳”工作的基础上,落实“六保”任务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将此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自治区和我市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产业建设,增强发展新动能作为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我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要求,市属国有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多数产业属于传统的原料型、资源型、粗放型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创新创造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主导产业总体布局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契合度不高,主要集中在低层次的农牧产品种养加工业、传统服务业等行业,产业关联度不高,协作效益不突出,产业集聚效应和特色效应不明显,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农牧业规模效应不强等问题突出;三是产业配套不足,产业链尚处于培育阶段,品牌建设较为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四是主动靠前作为意识不够,产业项目等政策、等规划、等土地、等资金等问题突出。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市属国有企业产业建设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区党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子。
要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找准企业在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链中的定位,明确思路、发挥优势、强化举措、精准发力,强化项目带动和产业支撑,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优势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国有企业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地发展,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力争到2022年,市属国有企业产业建设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3-5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国有资本回报率明显提高。
三、破解难题,强化措施,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强化产业布局规划。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企业产业规划布局,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具体措施,规范产业建设和系统化运作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关联度强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茶业、水果、藏猪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开发良种茶园,推进茶叶规模化经营,鼓励繁育本地良种茶苗,加快良种化步伐。狠抓标准化茶厂建设和茶厂改造,加快茶叶初制厂标准化改造建设,推动茶叶加工向工厂化加工转化,稳定提高茶叶质量。坚持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优质水果基地,引进繁殖优质种苗,推广先进技术。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加快进度,推动项目建设“跑步前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要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加强与市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各专项推进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做好产业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对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要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推进审批进度,完善有关前期手续,确保项目提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把好责任落实关,进一步细化重点项目任务分解,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台账,实现挂图作战,以开竣工节点倒排任务,推动落实落细。企业领导人员和项目办工作人员要主动下到项目建设一线,在督查督导施工进度的同时,积极解决问题。
(三)狠抓招商引资,深化务实合作。要用好用活我市招商引资各项政策,突出重点招商,提高招商的目的性和可行性,积极参加各类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活动。要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主战场,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在藏分支机构、区管企业以及广东省属企业通过合作、合资、入股等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规模,依托区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统筹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品牌价值、充分挖掘营销价值、提升市场价值,建好特色产业价值链。进一步挖掘“易贡红”、“易贡春绿”茶叶和“嘎玛”等知名品牌的内在价值,加大林芝啤酒、贡布乳业的品牌宣传力度,做好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申报。积极拓展优质特色产品的市场,加大与区内外市场的对接,持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增强盈利能力。
(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布局,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积极发挥作用,参与产品设计和服务标准制定,培育知名品牌,打造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市属国有企业产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自今年起,市政府国资委各类扶持资金优先用于企业的产业化和规模经营项目的扶持,在扶持资金分配方面对经营业绩和产业带动、品牌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倾斜,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颁证的在年度考核中按照规定予以加分奖励。各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产业项目扶持资金等各类资金,在不改变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性质的前提下,重点用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加工产业的项目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技能培训和品牌创建。
(六)强化人才支撑,提高就业质量。科学编制就业岗位需求,积极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对接,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市属国有企业就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纳入正常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范围,鼓励技术工人通过培训参加工人技术等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深挖在建项目用工潜力,积极吸纳本地农牧民就业,推动农牧民增收。
统筹实施人才培训项目,组织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采取多样化形式,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从业人员掌握一到两门产业开发方面的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为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服务保障。
四、强化责任,完善考核,确保产业建设落地落实见实效
(一)强化责任意识。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敢于负责,认真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制定推进产业建设的细化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做到每一项工作都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奖惩,确保各项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实施产业项目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对产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发展举措。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国资委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发挥各专项推进组的作用,形成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把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冲锋在前,对重点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切实抓好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考核、指导工作。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到产业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一线,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三)狠抓工作落实。要把精力集中到产业建设上,把心思放到推动企业发展上,把功夫下到工作落实上,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把产业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区党委和市委相关要求,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坚决杜绝搞忽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和违纪违规行为,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优良作风推进产业建设取得实效。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产业建设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年终综合考评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对企业产业建设情况特别是品牌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强化对产业发展的督办落实,国资委及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企业产业项目建设一线调研,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推动工作快落实、真落实、见实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特色旅游文化、物流边贸、现代服务、绿色工业、高新数字、高原生物、清洁能源等产业领域特色不断显现、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
林芝市政府国资委
2020年7月13日